Saturday, July 2, 2011

奔四的疑惑



七月了,又是一年的下半场开始。

七月的第一天,开始失业的生涯,开动写blog的心情。Niece问为何七月才开始重新写blog,我说当时心情很乱无法专心写一些快乐的东西。

七月一日,刚刚把股票卖了,价格还是往上涨,少赚了一点。学到了一个教训,要买或要卖,要先看看当时的情形和要当机立断,不要用排队的。

回公司还电脑和制服,顺便跟同事们吃个午餐。晚上照常打羽毛球。

七月二日,清早接到老友的爸爸突然去世的消息,由于伯父的肺功能衰退而长眠,希望安息和子孙们安康。

辞职后,计划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做一些part time的工作,可能会在十月到澳洲走走,回来之后才努力的找固定的工作。KL的朋友打电话说会不会太冲动的一点,现在行情怎么差,很难找工作,而且刚刚看了一篇文章-“奔四”的职业危机(啊,不小心透露了自己的年龄,哈哈),全文以下转载。。对自己的前途和钱途开始有点担心。还好我一直都在追求0债务的生活,而且目前确实已经达成,所以现在必须计划退休生活与基金储备。在BC LEE 的部落格里写到“退休这笔账”,让人看了提心吊胆。

职场心理:"奔四"的职业危机

“最近遇到了好几位在四十岁左右遭遇职业挫折的人。这些人大多是70后,是曾经的时代宠儿,也是现在职场的中坚力量。在大多数外人看来,他们都是春风得意的成功人群,有房有车,在很像样的公司里任职经理总监或者更高职位,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危机四伏。

  最近遇到了好几位在四十岁左右遭遇职业挫折的人。一位部门总监因为和总经理不和,被迫辞职了,赋闲在家;一位本来职权范围相当大的区域经理,莫 名其妙地头衔缩水了,本来直接向总经理汇报,现在变成和他的下属一起向大区域经理汇报了;一位前外资银行的客户经理,被裁员了,一直没找到下家……而在一 次聚会中,我遇到的八位四十左右的职业人当中,有三位已经离开了公司总监职位,自己创业去了,剩下的继续怀揣忐忑,随时准备着与现有岗位说拜拜,其中有一 位我以为工作超级稳定的外企部门经理对我说的肺腑之言是:一定要开阔视野,万一工作有变动,还有其他的选择。要未雨绸缪!

  这些人大多是70后,是曾经的时代宠儿,也是现在职场的中坚力量。在大多数外人看来,他们都是春风得意的成功人群,有房有车,在很像样的公司里任职经理总监或者更高职位,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危机四伏。

  一、前有职业天花板,后有80后追兵。若长时间没机会向总经理、总裁职位冲击,自己的性价比将一天天缩水,直到被性价比更高的80后无情替代;

  二、四十岁后体力下降,被家庭牵扯的精力更多,对长时间出差、加班的工作需求更为吃力。一位经常出差的外企首席代表甚至担心在50岁后自己的身体还能否适应得了空中飞人的要求。

  三、一些副总职位的精英看似风光无限,实则心虚至极。这些脱离了一线工作的高管们尽管出席的会议足够多,对公司事务的影响力其实还不如部门总 监。但谁愿意放弃这个钱多事少地位高的机会呢?得到这个机会后的另一个问题是,有多少个副职有机会转成正的呢?而在市场化的公司里,副职随时有可能被作为 不必要的人力成本砍掉。有位市场部总监曾经向我抱怨,一位公司副总经理有事没事找他开会,害得他自己的具体事务只能加班完成。

  我估计,等到他自己被提升到副总经理的时候,可能也会有事没事找他的继任者开会。这种双脚离地的空虚与危机感,大概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切感受。

  对专业素养来说,20年的工作经历到底比10年的更值钱呢,还是更不值钱呢?我觉得这个问题主要取决于你看待它的态度和角度。我周围也有已经成 功把自己打造成知名专业人士的例子。他们的做法是,将自己工作的平台,加上人脉关系,再加上工作经验的累积,重组成一种属于自己的新产品,比如咨询工作 室、比如研发中心等,作为工作之外的职业补充。还有人已经成为业余风险投资者,成为小公司的股东。另外一种体面的作法是成为有机农场主或者葡萄酒培训师或 者公司外脑,用经验换取工作平台外加多多少少的报酬。

  现在人人都会拍马溜须向上迎合,这在事业上升期当然是有用的;但到达一定职位后的停滞期,如何体面地放低身段向下迎合,还是个甚少被关注的冷门学问。“

4 comments:

daydreamer said...

a friend told me, you can be anything you want,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way...not to worry so much uncle ...

阿猫 said...

金猪,愿你尽快找到你要的那一片天。。。紧记,男人四十一枝花。。。你是最可爱的。。。嘻。。。

daydreamer said...

可爱?? 啊哈哈哈哈哈!!

daydreamer said...

uncle,摆个可爱的post给我看看!